一、蛋白質
素食者蛋白質營養是否足夠﹖植物性蛋白質所提供的品質如何﹖黃豆製品是國人素食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,黃豆可製成豆腐、豆干、豆皮、豆枝、豆腐乳、豆豉及豆漿等,通常黃豆所含甲硫胺酸稍為不足,但如果吃足夠的黃豆食品,則蛋白質總量多,甲硫胺酸的攝取量也會超過個體的需要量。另一方面,黃豆蛋白質含有大量的離胺酸,也可補充一般穀類(米、麵粉、玉米)蛋白質中所缺乏的離胺酸。 米、麥、麵粉、玉米等缺少離胺酸(Lys),豆類食品則主要缺少甲硫胺酸(Met),如果兩者一起食用就可互補所缺少的氨基酸而提高其營養價值。可以吃一些傳統中國食物,如八寶粥、綠豆飯﹍等。
事實上,素食者不管是否小心地利用蛋白質的相輔作用,結果通常都會達到各種食物蛋白質的互補作用。當我們吃米與豆類、豆漿與燒餅油條及其他很多餐食,即在不知不覺中自動地符合了蛋白質的相輔功能而形成完全蛋白質。牛奶、乳酪及所含的蛋白質是高品質的蛋白質來源。
二、維生素B12
維生素B12 是只存在動物性食品,而不存在植物性食品中的維生素,所以對於只吃植物性食品的全素者,是否維生素B12 會缺乏?成為大家想要探討的問題。維生素B12 缺乏,患者的紅血球會發生變化,例如血球變大,血色素減少,血球數目減少,會造成惡性貧血。所以學者們關心全素者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B12 ﹖
素食者較易有維生素B12缺乏的現象,造成紅血球及血紅素低下的現象。因此要考慮以口服(如酵母菌)或注射方式補充之。對於一個實行奶素的人而言,是不會缺乏維生素B12的。因為維生素B12在牛奶含量是足夠的。植物性食品中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海草類的食物如紫菜、昆布等食物中。倘若飲食中沒有維生素B12,靠腸肝循環,可以維持二十年不患維生素B12缺乏症。但若吸收不良,大約三年就會有缺乏症狀。所以全素時間越長,越有罹患維生素B12不足之慮,應補充維生素B12。
食品來源:
1.乳製品
2. 添加維他命B12的營養強化食品
保健功效:
* 製造紅血球
* 幫助生長發育
* 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
三、鐵
對素食者而言,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可能有鐵的缺乏及缺鐵所引發的嚴重貧血。食物中所含的鐵質可分為兩種,一為血基質鐵(heme iron),吸收率為23~25﹪,一為非血基質鐵(non-heme iron),吸收率為3~8﹪;動物性食物裡的鐵,約40﹪是血基質鐵,剩餘的60﹪以及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鐵是非血基質鐵。故植物來源鐵比動物來源鐵的生物可利用率(bioavailability)較低,因此,素食者比葷食者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維生素C有利於鐵質的吸收;但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草酸、植酸、磷酸會與鐵結合,使其不易 溶解,不利吸收。對於素食的孕、乳婦及其哺乳的小孩而言,則需更加注意食物攝取是否得當,注意補充鐵劑,以免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食品來源:
1. 果實核仁類
2. 豆腐
3. 南瓜子
保健功效:
* 幫助含氧血液的循環
四、維生素D
長期素食者有較低的bone mineral density(BMD),易罹患骨質疏鬆症。應盡可能多曬太陽以獲得足量維生素D,或自富化豆奶(fortified soy milk)中攝取鈣。
食品來源:
1. 乳酪
2. 添加維他命D的營養強化食品
保健功效:
* 照太陽是獲得維他命D最有效的方法
* 幫助鈣質吸收,有助於骨骼牙齒的生長發育
五、鈣
食品來源:
1. 奶類及乳製品
2. 豆漿、豆腐
3. 深綠色葉菜
保健功效:
* 強化骨骼牙齒。
* 幫助肌肉收縮。
* 參與凝血反應。
六、鋅
食品來源:
1. 杏仁果
2. 豆漿、豆腐
3. 未精製的五穀雜糧類
保健功效:
* 肌肉的生長發育。
* 幫助人體新陳代謝正常化。
下列幾點建議提供給素食者參考:
1.進食各種食物以達到蛋白質互補作用。
2.選擇全穀類,如糙米、全麥麵包。
3.搭配選擇豆類、核果類及種子類於飲食中。
4.多選擇深綠色蔬菜。
5.奶素者應選擇低脂或脫脂奶製品。
6.避免進食過量甜食和高油食物。
7.兒童及青少年注意補充鈣質、鐵質、維生素B2、B12和維生素D。如牛奶、酵母、芝麻、海藻、紫菜、綠色蔬菜、豆類等是富含鈣質、鐵質、維生 素B2的素食食物,應多選用。
8.孕乳婦注意補充鐵劑,吃含鈣豐富的食物,多曬陽光以製造維生素D,以 及補充維生素B12。
9.多攝食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(如柑橘類、芭樂等),以利鐵質的吸收。
10.攝取足夠的熱量並維持理想體重。